经贸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已发展成为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重要国际组织,构筑起广阔的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增进合作的重要机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4年风雨兼程,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中国携手上合组织各方,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不断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注入宝贵的确定性力量。
推进一体化 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连日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人潮涌动,这里日均进出人员超3万人次,今年以来进出人员同比增长58.9%。
与此同时,在中哈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大型货车、商品车、工程车等排成长队,有序往返于两国之间,彻夜不息。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一个集公路、铁路、管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口岸,全年“24小时不打烊”,以满足中哈两国日益火热的经贸需求,以及更多领域的交流需要。
这是2024年7月26日在新疆霍尔果斯市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拍摄的中哈连接通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中哈边境热潮涌动,折射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活力。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达2.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月单月进出口额3260.5亿元人民币,增速8.5%,创年内新高。
这是2021年10月1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郊区拍摄的中白工业园。新华社发(中白工业园供图)
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25公里处,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坐落着一座占地11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中白工业园。
这是中国目前对外合作层次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已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物流、医疗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工业生产增长率超40%,出口额也快速增长。到2025年底,园区居民企业数量预计将超过140家。几十个投资方和等待落实的项目正待园区审核研究。”中白工业园管委会主任亚历山大·亚罗申科介绍。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等一批经贸园区落地建成,推动区域产业链加速整合。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各类投资存量超1400亿美元,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超1万亿美元。
2025年6月12日,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对第11万列中欧班列进行车体检查。新华社发(胡富国 摄)
6月10日,我国第11万列中欧班列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满载1万余台山东本地制造的智能家电,货值超2000万元人民币,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驶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从中哈原油管道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从中塔公路到中吉乌公路和铁路,从中巴经济走廊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持续提升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力促进上合组织各方贸易规模扩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一组数据彰显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含金量”: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8900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4%。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1万列,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钢铁大动脉。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5000亿立方米,成为区域能源合作的“生命线”。
开拓新蓝海 优势互补创新合作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麦田,得益于中巴合作的智能农业项目,农民直接在手机上一键式精准进行施肥灌溉等操作。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上合组织各方互惠共享,助力区域经济合作朝着更新、更绿、更智能方向发展。
今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我们持续推进油气开采、加工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助力各国产业转型,上合组织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说。
深化绿色能源合作,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纳曼干州,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的一座经济重镇。去年12月,中国企业打造的5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一期项目并网发电,为这个曾饱受电力不足之苦的工业区带来改变。2026年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为乌兹别克斯坦每年提供超10亿千瓦时稳定的绿色电力。
这是2025年3月17日在尼泊尔中北部拉苏瓦县拍摄的三金考拉水电站大坝。新华社发(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中乌大型光伏项目、储能项目落地运营,三金考拉水电站在尼泊尔投产发电,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稳定运营……
一个个绿色能源合作项目,体现出各国对绿色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对与中国开展绿色产业链合作的期待,印证上合组织各方资源、市场、技术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挖掘数字经济富矿,为上合组织各方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3.2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一半以上,中国自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跨境电商进口同比增长34%。“今年,公司将与乌兹别克斯坦高校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专业人才,深化与中亚电商平台的数据互通,力争实现年出口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津品跨境创始人万晓文说。
2025年4月29日,工作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地区的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现场忙碌。新华社发(罗曼 摄)
在吉尔吉斯斯坦,中企参与建设的5G网络覆盖主要城市,互联网普及率从43%提升至70%以上;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合作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惠及当地偏远地区民众;在土耳其,数字产业等领域的对华合作项目持续推进……
“中国在人工智能、5G、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展现出数字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潜力。”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说。
唱响协奏曲 汇聚开放合作之力
2025年4月10日,与会嘉宾在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签约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天津,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签约金额47.95亿元人民币;青岛,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吸引360家参展商、2905家采购商;北京,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近400人线下出席活动,共话持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对接……
2025年7月18日,人们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外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近期,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项经贸交流活动举行,致力于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也为即将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深化开放合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我们见证了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它已经成长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和共同愿景平台。”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主席谢赫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说。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在上合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得到生动诠释。
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壮大至如今的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上合组织不断成熟壮大,合作之路越拓越宽,正是源于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各方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现实需求。
这是2025年8月6日拍摄的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无人机照片)。阿克套港是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最主要的货运码头,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重要节点。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总编辑萨比特·马尔德巴耶夫表示,上合组织始终秉持“上海精神”,不针对任何一方,在互信的基础上平等协商、包容合作。这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加深了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从而推动地区实现长期稳定与和睦,在当今这个充满动荡与纷争的世界尤显可贵。
斯里兰卡知名国际问题专家、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创始董事亚西鲁·拉纳拉贾认为,上合组织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宝贵合作平台。他说,当今世界面临地缘冲突和保护主义等挑战,而上合组织代表了“一种更公正、更包容的区域治理愿景”。
这是2025年5月28日在埃及苏伊士省拍摄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景。新华社记者 姚兵 摄
前不久,中埃签署泰达合作区扩建协议,不仅为当地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也将有效承接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热潮。泰达合作区始建于2008年,近年来不断吸引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逐渐成为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的示范项目。
“上合组织大家庭”许多成员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国。历史的天空下,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焕发新的更大荣光。
上合组织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度契合。“中国不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加强互联互通、开展务实合作带来更多机遇。”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说。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跨越山海,大道同行。
展望未来,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上合组织经贸合作的“含金量”将不断提升,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必将展现新发展、新突破、新气象,持续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贡献“上合力量”。
文字记者:谢希瑶、邹多为、黄韬铭
海报设计:邱星翔
统筹:徐曼、刘佳琪、郜新鑫、孟洁